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大紀元2025年07月07日訊】(John Rampton撰文/大紀元記者原泉編譯)大多數人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需要長期護理。然而,需要他人協助完成日常生活的可能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根據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的研究簡報,65歲以上的美國人中,有56%的人會患上需要長期護理的疾病。

因此,無論是您本人還是您的親人,未來因為慢性病、意外事故或僅僅是衰老,都有可能在某個時候需要長期護理這一需求。提前進行規劃,可以有效保障您的健康和財務狀況,即使這會讓您感到不自在。

什麼是長期護理

「長期護理」是指為滿足無法獨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個人的醫療、社交和個人需求而提供的各種服務。這些需求不僅僅是一些小的生活不便,而是關繫到個人的自主性和尊嚴,常見的服務內容包括洗澡、穿衣、進食、如廁、移動(從床上到椅子)以及失禁護理。當這些能力減退時,長期護理就能夠提供必要的幫助。

幫助方式不限於特定場所,根據個人喜好和需求,長期護理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包括:

• 養老院(Nursing homes):提供24小時醫療監護、專業護理、康復服務以及日常生活活動(ADLs)的幫助。對於有重大醫療需求或需要持續監測的人來說,養老院通常是最佳選擇。

• 輔助生活中心(Assisted living facilities):不同於養老院,輔助生活中心也被稱為退休之家,是獨立生活與養老院之間的過渡。居民通常居住在公寓或私人房間,在日常生活、提醒吃藥、膳食安排和社交活動方面獲得幫助,從而實現獨立與照料之間的平衡。

• 居家護理(In-home care):在這種情況下,護理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確保個人在自己家中享受舒適的照護。根據個人需求,服務範圍可以從幾個小時的特定任務協助到全天候護理。如果重視自己的獨立性,並且資金充裕,這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 成人日間護理(Adult day care):在白天,成人日間護理為成人居民提供照顧、社交活動,有時還提供康復治療服務。如果您是一個需要工作的的照護者,或只是需要喘息一下,這是一個寶貴的資源。

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惡化,導致需要長期護理,這種情況並不罕見。然而,長期護理的費用極為昂貴,通常會高達每月數千美元。因此,長期護理計劃對於維持高生活品質至關重要,同時保護您的資產免受這些服務帶來的經濟負擔的影響。

長期護理的財務現實

有關長期護理的統計數據既令人吃驚又發人深省。如上所述,大多數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需要長期護理。儘管如此,許多人沒有為潛在的高昂費用做好充分的財務准備。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我的祖父母不得不申請反向抵押貸款,因為未能考慮到他們需要居家護理。儘管他們量入為出,退休金也足以負擔日常開支,但他們沒有考慮到長期護理。

長期護理保險公司Genworth集團估計,養老院的單人房每天要花費350美元,或每月10,646美元。與單人房相比,2—3人共用的半私用房的平均費用為每天305美元,或每月9,277美元,一年為111,325美元,單人房的年費則為127,750美元。

此外,輔助生活中心的費用正在上升,儘管輔助生活中心提供的護理服務遠低於養老院。輔助生活中心的每日費用約為194美元,每月約5,900美元或每年70,800美元,具體取決於所在州。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未包括特殊護理服務,如失憶護理或殘障護理。

即使是居家護理也很昂貴,費用中位數為75,504美元。

雖然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涵蓋部分醫療服務,但不包括長期護理。許多人誤以為Medicare承保這些費用,然而,Medicare僅承保住院後的專業護理或短期康復。一旦Medicare的承保終止,必須尋找其它途徑來支付持續的護理費用。

不言而喻,個人承擔長期護理費用可能導致財務崩潰。因此,您應制定一份全面的長期護理計劃,滿足健康護理需求,並確保相應的財務保障來滿足這些需求。

前瞻的重要性:為何提前制定長期護理計劃至關重要

長期護理計劃不應被推遲到遙遠的未來,或僅在緊急情況下才制訂。越早開始這一關鍵的計劃程序,就越有可能有效塑造未來的護理和財務保障。延遲規劃可能會極大限制您的選擇,從而可能導致較差的結果。

積極主動且明智的長期護理計劃包括以下方面:

• 降低保險費

長期護理保險是降低護理成本的最有效工具之一。若在年輕且身體狀況良好時購買保單,您的保費將顯著降低。當您在年輕時就鎖定承保範圍,您將能夠在保單有效期內獲得更實惠的價格。另一方面,延遲投保可能會導致更高的保費,甚至失去投保資格。

• 更好地控制您的護理

提前計劃可以讓您決定接受護理的地點和方式、研究不同的護理方案、評估護理機構,並明確您的偏好,包括所需的幫助類型和生活環境,以確保與您的價值觀和偏好相符。如果沒有提前制定計劃,突發的危機可能導致壓力、分歧,不能完全反映您希望的結果。

• 保護家庭和親人

照料或安排長期護理可能會造成身心俱疲和沉重的經濟負擔。在沒有可靠計劃的情況下,家庭成員往往承擔重擔,這可能會導致關係緊張和財務壓力。提前制定計劃,確保您的親人在面對複雜的醫療決策和財務負擔時,能夠獲得充分的支持與幫助。

• 安枕無憂

制定完善的計劃可以讓您安枕無憂。在需要長期護理時,知道您已採取措施,保障健康和財務未來,可以減輕焦慮與不確定感。無論是購買保險、設立專項儲蓄,還是採用其它財務策略,都能讓您對未來有掌控感並做好準備。

建立您的基礎:長期護理計劃的關鍵要素

要制定一份穩健的長期護理計劃,必須充分評估您的財務資源和潛在的健康需求。您的計划過程中應包含以下組成部分:

長期護理保險

如前所述,長期護理保險可以防範長期護理帶來的巨大費用。在研究保險政策時,請考慮以下因素:

• 承保類型。確保了解承保的服務內容。基本保單提供基本的承保範圍,而更全面的保單提供居家護理、護理人員培訓、成人日間護理,甚至包括家庭改造以適應護理需求。

• 保費和自付額。檢查每月的保費和等待期(在您需要醫療護理後,福利開始前的時期)。了解保單的最高給付額是多少,以及每日或每月的限額是多少。

• 資格與排除條款。在保險生效前,應了解任何既往疾病限制。同時,應掌握賠付資格的觸發條件,例如無法完成一定數量的日常生活活動(ADLs)或認知障礙。

個人儲蓄與投資

除了保險外,個人儲蓄和投資也能提供額外的財務保障。對於未來的醫療和長期護理支出,建議設立專門的儲蓄帳戶,例如健康儲蓄帳戶(HSA)。此外,還應考慮將現有的退休帳戶,如401(k)和個人退休帳戶(IRA),納入長期護理財務計劃中。

總體而言,預測潛在的費用對於制定滿足長期護理需求的儲蓄計劃至關重要。

長期護理計劃指南:了解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與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

掌握Medicare和Medicaid的運作機制及其差異,對於制定長期護理計劃至關重要。兩者都是政府支持的健康保險計劃,但它們服務於不同的群體,遵循的規則也不同。以下是簡要分析:

Medicare:面向老年群體及特殊疾病者

適用對象: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個人。患有特殊殘疾或疾病(如晚期腎病)的年輕人也可能符合資格。

運作機制:聯邦管理的計劃可在全國範圍內使用。

承保範圍:

• 住院治療(A部分)

• 門診護理和看醫生(B部分)

• 處方藥(D部分)

預期費用:聯邦醫療保險通常要求每月繳納保費、自付額及共付額。

投保:您必須在首次投保期和年度公開投保時投保。

Medicaid:低收入個人和家庭的安全網

適用對象:低收入、財務資源有限的人,包括兒童、孕婦、老年人和殘障人士。

運作機制:由聯邦和州政府共同資助,但由各州負責管理。不同州的資格標準和福利可能有所不同。

承保範圍:最基本的醫療服務,例如看醫生和住院。Medicaid通常涵蓋長期護理服務,包括養老院住宿、居家護理和個人護理,而Medicare通常不包括這些服務。

費用:如果符合資格,通常是免費或非常低的費用。

投保:全年開放,無限制。

雙重資格:同時符合兩個保險

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同時符合Medicare和Medicaid。

運作機制:Medicare會優先支付承保服務的費用,除Medicare外,Medicaid還可能會承擔保費、自付額及長期護理費用。

資格條件:低收入老年人,但兩項計劃都適用於殘障人士。

為何此事對長期護理很重要

在長期護理領域,Medicare和醫療補助Medicaid都能發揮重要作用,但兩者的作用不同。Medicare承保醫療需求,但不承保長期護理。而Medicaid通常是長期服務(如療養院或居家照護)的最佳選擇。

了解哪一項計劃最適合您的需求,或者您是否同時符合兩項計劃的資格,會對您的護理計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評估您的選擇時,請考慮年齡、收入、健康狀況以及所在州的規定。

然而,要掌握Medicaid資格和申請程序可能很有挑戰性。因此,專精於Medicaid計劃的老年法律師可以提供寶貴的指導,讓您在保護資產和獲得福利的同時,確保未來的財務安全。

遺產規劃與授權委託書

長期護理計劃不僅涉及財務安排,還確保在您喪失行為能力時,您的意願得到尊重。當您無法自行做出財務或醫療決定時,授權書(POA)可以代表您做出這些決定。

在面對絕症或其它無法表達意願的情況下,預先醫療照護指示或生前遺囑會說明您的醫療偏好。這些文件對於確保您的意願得到尊重,以及維護您對醫療護理的控制權至關重要。

家庭與支持網絡

儘管財務和法律規劃至關重要,但來自家人的情感及實際支持同樣不可或缺。應坦誠與家人討論您的長期護理偏好、意願和期望。與他們一起計劃,確保所有人達成共識,並在必要時提供情感和實際支持。

接受不可避免的現實:為意想不到的事情做好準備

儘管人生充滿變數,但我們可以為潛在的挑戰做好準備,這也是長期護理計劃的核心目標:為長期護理帶來的財務和情緒波動做好准備。

現在投資長期護理保險、建立專項儲蓄或諮詢財務和法律專業人士,不僅僅是為可能發生的情況做規劃。事實上,它是對您未來福祉的投資,對您家庭福祉的投資,對您能夠有尊嚴且自信地度過晚年的投資。

結論:不要等待,立即規劃

制定長期護理計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是一個需要細致評估、深入研究和深思熟慮的過程。然而,提前計劃長期護理的優勢顯而易見:它有助於保障您的財務安全,內心的平靜,和家人的幸福,並使您能夠有尊嚴、舒適地安享晚年。越早開始,您的選擇就越多,準備也就越充分。

因此,不要等到為時已晚。今天就開始規劃,確保未來的安全、健康與幸福。

原文刊於Due博客網站,大紀元授權刊登Long-Term Care Planning: Protecting Your Assets and Health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 2025。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韓玉#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天然、無添加的飲食選擇。金明成有限公司全新引進YALASO品牌100%沙棘原漿,原料單一、無防腐劑,專為重視自然與純淨生活的人設計。

金明成公司總經理陳均豪表示,沙棘素有「黃金果」之稱,含有豐富的天然維生素C與維生素E,並富含植化素與多種天然營養元素,是近年受到關注的植物性飲品來源。YALASO沙棘原漿選用有機栽培沙棘果實,經冷壓榨汁製成,保留沙棘原始風味與營養成分,每一瓶皆為100%果漿,未添加水、糖或人工添加物。

這款沙棘原漿風味濃郁純粹,飲用方式多元,可單獨品飲,或依個人喜好混合果汁、奶昔,甚至加入沙拉醬,創造個人風格的健康飲品體驗。無論在日常補充營養或調劑生活口感上,皆是理想選擇。

金明成公司說,期望透過這款自然純粹的產品,與更多人分享沙棘的美好,陪伴您邁向更均衡的日常生活。YALASO 100%沙棘原漿將於7月15日13:20至14:00在東森購物台首播,歡迎準時收看選購!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表示,黑豆不僅補腎益氣,還能提升性慾,男女都該吃;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浪漫夜晚要「上陣」前,最怕提不起勁,破壞「性」福。營養師李婉萍於臉書專頁發影片分享10種能增加行動力的「天然食物」,像是西瓜、黑豆、蝦子、菠菜、蘆筍、蘋果、南瓜籽等;其中,黑豆不僅補腎益氣助養生,還能提升性慾,男女都該吃。

李婉萍表示,許多人在愛愛前會想靠海鮮撐場,大啖生蠔、牡蠣等美食。不過,她強調,除了海鮮以外,也可以攝取以下10種食物,幫助提升性慾、增加幸福感:

10食物讓行動力升級

●西瓜:夏天吃西瓜不只消暑,裡面的瓜胺酸會轉換成精胺酸,直接通血路,放鬆我們的小血管,讓人整晚都很有感。

●咖啡:咖啡能夠活躍我們的多巴胺,讓人整晚嗨不完。不只提神靠它,床上也靠它。

●黑豆:富含優質蛋白質與鐵質,不僅能補腎益氣助養生,還能提升性慾。

●蝦子:補腎壯陽,讓人精力旺盛,男性適量吃就對了。

●菠菜:可謂「男人的菜」,裡面的硝酸鹽能幫助生成一氧化氮,放鬆血管,讓下半身撐得住又持久。

●蘆筍:歐美的天然壯陽藥,含有大量的天門冬胺酸,能幫助身體快速修復疲勞,還含有維生素B6、葉酸,能提升興奮感。

●蘋果:含有多酚與抗氧化劑,能促進血液循環,讓人全身發熱,尤其能幫助喚起女性性慾。

●南瓜籽:別小看1顆籽,它能保護男性攝護腺,裡面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以增加性能力。

●巧克力:含有色胺酸,類似人們談戀愛時會分泌的幸運物質,可以刺激大腦的快樂中樞,讓人一吃就幸福感滿溢。

●鰻魚:富含多種維生素、磷脂,有助於壯陽、增強腦力,一次顧好「小頭及大頭」。

營養師分享,鰻魚富含多種維生素、磷脂,有助於壯陽、增強腦力;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美國幾個主要的醫療組織週一聯手把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和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的盟友、衛生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告上法院,原因是他決定把COVID-19疫苗從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給健康兒童和孕婦的接種計畫中移除。

這些醫療團體包括美國兒科學會、美國內科醫師學會、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和美國傳染病學會,他們在訴狀中表示,這項政策完全缺乏科學根據,會讓兒童和孕婦面臨「嚴重且立即的健康風險」,不僅可能感染可預防的疾病,還可能造成長期傷害甚至死亡。

原告指控肯尼迪試圖摧毀國會授權、長期以來仰賴科學證據維護公共健康的疫苗制度,這套制度幫助美國避免了無數人命損失。除了撤下疫苗建議,肯尼迪還一口氣開除CDC負責疫苗政策的17位專家,改由7名新人接任,其中一些人過去就主張反對疫苗。

截至目前,HHS尚未針對這起訴訟發表任何回應。肯尼迪長期對疫苗安全提出質疑,這次政策變動也讓許多醫療專業團體和公共衛生專家感到震驚與憂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鮭魚富含Omega-3可維護視神經健康,減少乾眼症狀。而胡蘿蔔(β-胡蘿蔔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幫助夜間視力與眼球免疫;示意圖。(圖擷取自photoAC)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天滑手機、盯電腦,眼睛是否也常常又乾又澀、模糊疲勞?營養師薛曉晶指出,別只怪藍光太強,研究顯示,飲食中的營養也影響視力保健關鍵!想減少眼睛疲勞與視力衰退,3種地中海飲食常見食材深海魚、胡蘿蔔和菠菜不可少。

薛曉晶在臉書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表示,根據《JAMA Ophthalmology》在2022年的研究指出,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能有效延緩黃斑部病變惡化,尤其適合長時間使用3C產品的族群。而《Frontiers in Nutrition》在2024年研究發現,補充葉黃素與Omega-3可改善視網膜與視覺功能。也就是說,護眼不能只要休息,吃對食物也很重要!

Omega-3、葉黃素及玉米黃素 吃出好視力

薛曉晶指出,想減少眼睛疲勞與視力衰退,3種地中海飲食常見食材不可少;

●深海魚(Omega-3):如鮭魚、鯖魚,可維護視神經健康,減少乾眼症狀。

●胡蘿蔔(β-胡蘿蔔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幫助夜間視力與眼球免疫。

●菠菜(葉黃素+玉米黃素):可濾除藍光,降低黃斑部病變風險,研究指出特別對吸菸者更安全。

菠菜含有葉黃素+玉米黃素)可濾除藍光,降低黃斑部病變風險,研究指出特別對吸菸者更安全。(圖擷取自photoAC)

3餐這樣吃 保住靈魂之窗

●早餐:胡蘿蔔蘋果汁+無糖優格+藍莓+堅果

●午餐:橄欖油烤彩椒鮭魚+花椰菜糙米飯+蒜香菠菜

●晚餐:番茄蛋花湯+南瓜香米蒟蒻飯+鹽烤鯖魚

不只護眼,還能幫助抗氧化、抗發炎,一舉數得!

護眼不是長輩的專利 年輕人更該重視!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我還年輕,不用那麼早開始保養眼睛吧?」薛曉晶指出,根據《PLoS ONE》在2014年的研究表示,補充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甚至能提升年輕族群的視覺處理速度與效率,因此多在飲食中吃到足夠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別讓靈魂之窗默默承受疲勞,從飲食開始好好照顧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中醫指出,長夏養生要以養脾為主,可以吃助於排濕的絲瓜、薏仁、綠豆等食物。(資料照)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小暑節氣將至,當心炎熱暑氣傷身!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黃玉芬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小暑,是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古代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是一年中高溫逐漸增強、濕氣漸盛的時候。她列出有助於防範暑氣的3類食物,如祛濕的絲瓜、健脾的紅棗、養陰的沙參等。

黃玉芬提到,小暑過後,如蒸籠般悶熱的天氣常讓人感到心浮氣躁、食慾不振。不少人在這段時間為了降溫解渴,喜歡大啖冰品、冷飲、生食,容易傷及脾胃,臨床上出現腸胃症狀特別多。中醫認為「春夏養陽」,應順應節氣變化、適當清熱祛暑、養陰健脾,才能安然度過盛夏,不讓暑氣傷身。

小暑常見不適 頭暈、胸悶又煩躁

黃玉芬分享,傳統節氣將小暑到處暑之間稱為「長夏」,橫跨7、8月。夏日酷暑容易影響人體生理機能,往往導致體質虛弱的人毛孔排出汗液不暢快,進而引起濕熱,悶在身體裡面,耗損陽氣,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食慾變差還不想進食。

她表示,脾胃之氣升發不利,則會出現身體沉重、發懶、食慾不佳、腹脹、腹瀉,伴隨精神不濟、胸悶、頭暈、頭痛、頭重、煩躁口渴的狀況,這稱為「疰夏」。因此,平時素有「氣陰兩虛」或「脾氣虛弱」之人,要特別注意被外界環境變化所引動的情形。

中醫表示,脾胃功能失調會出現身體沉重、發懶、食慾不佳等症狀;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小暑飲食重點 祛濕、疏肝健脾

●排濕:黃帝內經提到「長夏應脾而變化」,長夏養生要以保養脾臟為主,脾胃狀況好,氣的升降出入便能如常運作,全身的津液輸佈及水分代謝才會正常。推薦服用藿香、佩蘭、薏仁、綠豆、絲瓜等。

●養肝健脾:可依著「酸辛化甘」理念來飲食。比如「酸」能收澀,少量不僅能疏肝,還能助長食慾,推薦食用洛神、烏梅、山楂等;「甘味」則能養脾,如酸辣湯(建議勾芡不宜太厚)、山藥、紅棗、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等。

●養陰:暑濕或暑熱久了容易出現氣陰不足的情況,當疲倦、口乾舌燥、汗出多、胸悶感襲來,可以選擇麥冬、西洋參、沙參、玉竹來益氣養陰。

日常保健5重點

●飲食:避免過量冷飲或生冷食,尤其激烈運動後更需避開。

●空調:不要直吹頭部、腹部。

●穿搭:近幾年流行的露肚裝,也應少穿以免風寒入侵腹部影響腸胃、婦科。

●運動時間:盡量錯開正午高溫期在戶外運動,且運動後應即時補水或補充電解質。

中醫提醒,小暑期間,盡量避免在正午高溫時段於戶外運動,且運動後應即時補水或電解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穴位按摩:

1.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1、2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取穴。

功效:開關通竅,清熱解表。

2.風池穴:

位置:位於頸後枕骨下緣、兩筋外側凹陷處,按之微微痠脹可緩解肩膀肌肉僵硬。

功效:緩解頸部僵硬,祛風解表,舒緩頭痛。

3.內關穴:

位置:前臂內側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3指幅的高度。

功效:調節腸胃系統,達到止吐、止嗝、消脹氣的效果。另j外,還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

4.手解穴:

位置:手掌朝上,於第5掌骨與第4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尖所觸之處。距掌指橫紋1寸為手解1穴。手解1穴近端5分為手解2穴。

功效:手解穴為董氏32解穴之一,董氏奇穴的重要穴位,效果神速,是最佳之止痛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中)與夫人馮貞芬(左)捐贈1部社區健康巡迴車給高醫岡山醫院,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提供服務。(高醫岡山醫院提供)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高醫岡山醫院開院屆滿週年,高雄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邱良進與夫人馮貞芬捐贈1部社區健康巡迴車給院方,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提供服務。

邱良進為高醫大第25屆傑出校友、國際獅子會總監,一向熱心社會公益的他,回饋母校不遺餘力,今年3月接任高醫大校友總會理事長,募款1000萬元為母校購置偏鄉服務醫療車,更發起「起飛圓夢助學金」500萬元募款計畫,在校友及獅子會友熱心響應下,已順利達標,共募得651萬元,將專款專用,讓弱勢學生安心就學。

除捐助各項教育基金、獎助學金及國際醫療援助金,出資修繕高醫大醫管資教室「良進講堂」,邱良進至今已先後捐贈7部車輛給高醫體系,包括在地關懷車、偏鄉服務醫療車、醫療巡迴車和福祉車等,社區健康巡迴車為高醫體系的醫療巡迴車補足最後一塊拼圖。

邱良進有感而發表示,自己與妻子在高醫相遇相知,3個孩子也在高醫出生,全家包括女婿在內6名成員,就有4位就讀高醫,與母校緣牽一生,自己6年前因頸椎壓迫神經,下半身麻木無法動彈,幸得高醫大副校長、神經外科醫師林志隆施行9小時的手術治療,才得以康復,歷劫重生後,對母校高醫大及體系醫院心懷感恩。

高醫岡山院長黃炫廸表示,去年開院以來,院方積極推動社區醫療與健康促進,與12群社區醫療群簽約建立轉診制度,並與居護所合作居家醫療、安寧療護,打造整合型居家照護服務,院方並承接衛生所相關業務,協辦整合性篩檢、疫苗接種,走入社區及長照據點,持續舉辦健康衛教講座。

他說,健康巡迴車將大幅提升醫院深耕在地健康的行動力,讓醫護人員能更機動深入社區、長照據點,強化居家醫療、預防保健、健康促進等服務,真正做到「醫療無距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園藝活動有助維持大腦功能,讓人活得更健康,更能強化長輩認知;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園藝活動有助維持大腦功能,讓人活得更健康。現在,有越來越多失智症患者也透過農場的綠色處方而受惠。專家指出,自然療法可以增加身體活動量和社交聯繫,同時減輕壓力,這對血壓、血糖控制和健康體重有多重的連鎖反應,從而降低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因此,挪威鼓勵日間照護服務的民眾,能走進農場;國內則有長庚團隊開發VR園藝任務,強化長輩心智認知功能。

BBC》報導,來自挪威的瑪麗安娜・羅格塔德(Marianne Rogstad)是退休奶奶,她曾在瑞士擔任飯店接待工作長達50年,天天接觸不同的語言與文化。但當她退休回到挪威後,卻被診斷出失智症,不久便開始封閉自己,失去過去那些讓她大腦活躍的刺激來源。直到她到奧斯陸郊外的「護理農場」(Impulssenter),情況才轉變。

羅格塔德每週在護理農場待3天,種菜、餵牛,享受大自然的輕鬆愜意。挪威的「護理農場」模式為失智症患者以及更多追求健康生活的人們,提供具有希望的「綠色處方」。

溫哥華家庭醫生、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梅麗莎・藍(Melissa Lem)說,自然療法可以增加身體活動量和社交聯繫,同時減輕壓力,這對血壓、血糖控制和健康體重有多重積極的連鎖反應,從而降低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我們都知道,更多的身體活動可以改善身心健康,而園藝能進一步強化這些益處,」她說。

科學證實:園藝是「大腦的健身房」

新數據揭示了園藝的益處。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探討園藝活動與人類一生中智力變化之間是否存在關聯。研究比較了11歲和79歲參與者的智力測驗分數。結果顯示,花時間進行園藝活動的人,其認知能力的提升的程度,比從未或很少進行園藝活動的人更大。該研究的研究員珍妮·科利(Janie Corley)說,參與園藝活動、學習植物知識,或是日常維護花園,這些過程都需要動用到大腦的多種複雜功能,例如,記憶力和執行功能。

科利表示,這些益處有一部分可能與「用進廢退」的認知理論有關。這個理論指出,人的大腦功能在年老後是否仍然靈活,大多數取決於平常是否常使用。如果不再做那些能刺激大腦特定區域的事情,那些區域的功能就會逐漸退化。

園藝不只應用在農場幫助長者,也能結合科技,達到提升認知的效果。舉例來說,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吳菁宜、莊宜靜與電機系林韋丞等教師跨領域合作,打造虛擬實境(VR)園藝情境任務,設計整套心智活動訓練,讓高齡者可以沉浸其中,強化心智與促進認知功能進步。

研究團隊應用高解析度大於1000dpi與幾近同步的顯示面板,採用已有實證驗證的訓練活動,讓認知衰退的長者沉浸於虛擬實境,在最貼近其生活情境的場景,讓長者從事感興趣的大腦園藝訓練活動。

這項透過一系列情境任務,可提升長輩各式基本與進階認知功能,包含持續性、分散性注意力,以及處理速度能力、工作記憶力與執行功能。系統還可視長者的執行表現,決定難度提高或降低,能給予更適切的挑戰任務。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盛夏時節,明明多喝水,還是覺得口乾舌燥,中醫師指出,很可能與身體的「津液」失衡有關。養生要點在於少熬夜、飲食最好保持清淡;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盛夏時節,氣溫飆升,出汗量也跟著增加,然而,許多人會發現,明明多喝水,還是覺得口乾舌燥、疲累無力、皮膚乾癢?上璽中醫中醫師余雅雯表示,這很可能與身體的「津液」失衡有關。夏日養生要點,飲食最好保持清淡,才能讓身體減少負擔。

余雅雯於臉書專頁「上璽中醫 余雅雯 中醫師」發文分享,中醫所說的「津液」,是除了血液之外,滋潤身體組織器官的各種水分液體,如眼淚、唾液、汗液、消化液、大腸液、關節液、尿液等。身體的津液一旦失調,大致上有2種情況,包括供應不足與停滯。

當人體的津液不足,有津傷、陰虛時,會出現哪些症狀?余雅雯說明,有些人在太熱的環境中會不斷出汗,或是一直上吐下瀉。若是出血多也會造成「陰虛」,使肌膚乾燥、彈性變差、唇口乾舌燥、有燥熱感、皮膚泛紅、尿少色深、關節疼痛。

水喝多就不會缺津液了嗎?余雅雯表示,其實不一定,有些人明明喝很多水,卻還是容易水腫、疲憊、頭重重的、皮膚容易出現濕疹,這是因為水分代謝不良,導致「水滯」。

余雅雯接續說,身體的水分都是通過五臟六腑來調節,讓該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的廢水就會排除出來,一旦臟腑衰弱,就會影響水分代謝,停滯在人體中,產生像是水腫、眩暈、皮膚濕疹、莫名疲累感、肢體沉重、白帶、痰飲等現象。痰飲」不是感冒產生的痰,而是水滯造成的結果現象。

余雅雯總結夏日養生要點:

●少熬夜、避免劇烈情緒起伏,有助於「護陰養津」

●可飲用生津止渴的天然茶飲

●飲食宜清淡,避免油膩厚味,減少脾胃負擔

●若出現明顯水腫、四肢沉重,建議調整飲水方式,或諮詢中醫師體質調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基隆市衛生局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為維護新住民心理健康,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已連續第5年與基隆市政府國際家庭服務中心合作辦理「新住民心理健康」衛教宣導講座,今天(7/5)特別邀請劉依函諮商心理師介紹情緒與身體疲倦的關聯,共有20位新住民及家屬參與。參與活動的李小姐表示:「原本只覺得時常感到累,但其實是心裡有壓力沒有說出來。今天學到要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在手作裝飾杯子蛋糕時很開心、放鬆,還能將作品帶回家和家人分享,是很特別的體驗!」

新住民女性在面對生活適應、家庭責任與語言障礙時,可能會感到情緒低落、疲倦,卻不清楚原因,其實這些「莫名的疲倦」常與情緒壓力有關。在劉依函諮商心理師的帶領下,透過簡單的情緒探索技巧,幫助學員們認識壓力來源,學習如何調整心情與生活節奏,並透過「杯子蛋糕裝飾」手作課程,讓大家在創作與甜點療癒中放鬆心情,以溫柔的方式與自己重新連結。

基隆市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張賢政局長表示,心理健康與生活習慣和壓力調適息息相關。新住民在異地生活承擔許多角色壓力,適當的心理支持與資源接軌,有助於提升其生活品質與心理韌性。衛生局將持續推動多元文化與心理健康融合的衛教活動,提供更多理解與陪伴。

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呼籲民眾,如果發現身邊的親友有情緒低落、情緒困擾、壓力挫折、校園適應、人際問題等所造成之壓力,可撥打24小時免付費「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電話24566185,由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另,本市積極配合衛生福利部推動的「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歲至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市民朋友,每人3次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請市民朋友可以多加利用。

另,今(114)年度「新住民心理健康」衛教活動,還有1場次,歡迎本市新住民踴躍報名參加,詳情請上衛生局網站(https://www.klchb.klcg.gov.tw/tw/klchb/1363-302868.html)查詢或撥打基隆市政府國際家庭服務中心:2431-4284轉506黃社工洽詢。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