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2025.10.28 16:00 臺北時間

永慶房屋落實「運動企業」推廣運動風氣的宗旨,每年舉辦運動賽事,第10屆《永慶盃壘球賽》即將火熱開打。
永慶房屋落實「運動企業」推廣運動風氣的宗旨,每年舉辦運動賽事,第10屆《永慶盃壘球賽》即將火熱開打。

「運動企業認證」標章自2016年開辦,鼓勵各大企業帶領員工建立規律運動習慣,永慶房屋2016年首次獲得運動企業認證,從未間斷過,今年再次獲得認證,成功蟬聯「運動企業認證」10年!

昨日(10/27)舉行授證典禮表揚獲證企業,授證典禮現場,永慶房屋人資部協理塗振宏從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手中,接獲運動企業認證獎盃。與此同時,第10屆《永慶盃壘球賽》即將開打,比賽將一路對戰到年末,落實「運動企業」推廣運動風氣的宗旨,更實踐永慶房屋「聰明工作,健康生活」的企業精神。

鼓勵企業推廣員工參與運動,打造永續健康職場環境,體育署自2016年起推動「運動企業認證」,評鑑內容涵蓋核心價值、內部員工運動促進、內部參與、永續性、創意性等面向,鼓勵企業打造健康職場環境。今年共有145家企業獲「運動企業認證」,其中永慶房屋是10年從未間斷獲證的企業品牌!

塗振宏協理分享,孫慶餘董事長的理念是「有幸福的員工,才會有滿意的客戶」,因此永慶房屋的人資政策都是以「讓員工幸福」為出發點,為了促進員工的身心靈健康,永慶房屋不僅每年舉辦籃球、羽球、壘球等三大運動賽事,也推動運動線上課程、定期健康講座,全方位照顧員工的健康,讓員工能跟著公司一起走向健康之路。

20251028mkt001-01
永慶房屋獲得「運動企業認證」,永慶房屋人資部協理塗振宏(圖右)從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圖左)手中,接獲運動企業認證獎盃。

協理說明,永慶希望同仁從運動中學習堅持不放棄的精神。身為運動企業認證的始祖代表之一,將員工的健康擺第一,三大運動賽事每年都有許多高階主管出賽!2024年就有超過120人次經理級以上的主管參與三大運動賽事,由上而下帶領運動文化風氣,鼓勵大家揪團組隊報名,不只運動健身,更能培養團隊合作默契。

20251028mkt001-02
永慶房屋堅信「有幸福的員工,才會有滿意的客戶」,每年規劃運動賽事,鼓勵員工養成運動好習慣。

不只要照顧好員工身心健康,福利保障也要跟上!即使2025年房市降溫,永慶房屋福利依然不縮水,反倒提升經紀人員每月最低收入保障、增加休假天數,推出創新制度「月排休最高10天」的福利,除了每月例休7天外,達成工作目標即可加碼最多3天的「有薪福利假」,讓員工享有休假多、收入多的「雙多」優勢,以健康的身心打造美好人生。

永慶房屋更結合「人與AI」的工作模式,不僅服務更好、效率更高!永慶房屋現已發展出「AI智能教練」來輔助經紀人員,提升服務精準度與效率、經紀人員收入更穩定,根據永慶房屋內部調查統計,任職一年以上的經紀人員,2024年的平均月收入已逾10萬元!

為發揚體育及團隊合作的精神,永慶房屋今年也宣布贊助世新大學女子排球隊四年600萬獎學金,投入資源深耕培育年輕運動員,未來也將與世新展開一系列產學合作計畫,幫助台灣年輕運動員可以全心為夢想拚戰,期許培養更多優秀的未來體育之光,同時為推動台灣的運動風氣盡一份心力。

永慶房屋將人才視為企業最重視資產,重視員工的意見,設置多項員工意見回饋系統與機制,了解員工需求並持續優化人資政策,今年也連續第八年榮獲「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HR Asia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In Asia)肯定。未來永慶房屋將持續打造幸福健康的職場,歡迎更多有意投入房地產業的人一起加入永慶的行列。

20251028mkt001-03
永慶房屋為員工打造幸福健康的職場環境,連續第八年榮獲「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

更新時間|2025.10.28 16: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記者吳立言/綜合報導

OpenAI 今(28日)宣布已大幅強化 ChatGPT 在敏感對話中的安全性與同理表現,特別針對心理健康相關議題進行全面升級。官方指出,新版 GPT-5 模型在心理壓力、自我傷害及對 AI 的情感依賴等三大領域的表現,整體不當回覆率已下降 65% 至 80%,顯著提升對使用者的支持與安全引導能力。

OpenAI 表示,此次更新是與超過 170 位具臨床經驗的心理健康專家共同開發完成。團隊透過建立細緻的「敏感對話分類系統(taxonomy)」與安全評估流程,使 ChatGPT 能更準確辨識用戶的情緒困擾、協助緩解焦慮情境,並在必要時引導其尋求專業協助或求助資源。

根據官方資料,GPT-5 在針對「精神病與躁症」等嚴重心理健康議題的測試中,違反理想回覆標準的比例較舊版減少 65%;針對自殺與自我傷害議題的錯誤反應減少 52%;在「對 AI 產生過度情感依附」的對話中,不當回覆更下降達 80%。整體而言,新模型在 1000 筆高風險情境測試中的合規表現已達 91% 至 9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OpenAI 進一步指出,為了確保模型長時間對話中的穩定性,團隊特別設計「長對話壓力測試」,結果顯示新版 GPT-5 在超過 40 條訊息的對話下,安全表現仍維持 95% 以上。這意味著使用者即便長時間傾訴,也能獲得一致、溫和且具支持性的回應。

並且,公司已建立一個涵蓋 60 國、近 300 名醫師與心理學家的「全球臨床顧問網絡」,持續協助審查模型回應品質。專家整體評估,新版 GPT-5 較前代 GPT-4o 的不當回覆平均下降約四到五成,顯示在臨床層級上已有顯著進步。

OpenAI 表示,未來將持續改進安全分類與量測機制,並將「情緒依賴」與「非自殺性心理緊急狀況」納入標準安全測試範圍。公司強調,ChatGPT 的目標不是取代人際互動,而是成為「鼓勵用戶尋求真實支持」的輔助空間。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55歲高雄市佐警在退休前夕,疑因主動脈剝離不治。秀傳健康管理中心表示,主動脈剝離通常是一種急性且突發的血管緊急情況,且其前兆並不常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55歲即將屆齡退休高雄巡佐,疑因主動脈剝離,送醫搶救不治。秀傳健康管理中心表示,主動脈剝離通常是一種急性且突發的血管緊急情況,且其前兆並不常見。然而,有時候一些人在發生主動脈剝離之前,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或徵兆。而這些症狀可能屬於非特定性,也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根據秀傳健康管理中心衛教資料,主動脈剝離常見的症狀,包括:突發性嚴重的胸痛、背部疼痛、呼吸困難、心悸、頭暈、噁心、嘔吐等。如果懷疑患者可能有主動脈剝離,就應立即就醫並接受急救處置,以避免危及患者生命。治療主動脈剝離,通常是需要立即手術干預,內容包括:主動脈置換手術或其他相應的血管修補手術。

主動脈剝離產生6大原因

●主動脈壁的結構變化:
主動脈壁的異常變化,可能會增加主動脈發生剝離的風險。然而,當主動脈壁出現結構異常,如:主動脈內層的撕裂或疤痕、主動脈壁的脆弱性增加等,都會使主動脈變得更加脆弱,便可能導致主動脈剝離的發生。

●高血壓:
長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壓,是主動脈剝離最常見的危險因子。不但會增加主動脈內壓,還會使主動脈承受更大的壓力,進一步誘發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動脈壁的疾病。當動脈壁內層的脂質、膠原纖維等物質積聚形成粥樣斑塊時,就容易導致主動脈壁變薄、脆弱,當高血壓或外力影響時,便更容易產生剝離,使得主動脈剝離之風險增加。

●遺傳因素:
家族性主動脈病變或主動脈剝離的遺傳性疾病,可能會使個體更容易發生主動脈剝離現象。而這類患者即使年紀輕輕,也可能因主動脈壁強度不足,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發生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瘤:
患有主動脈瘤的個體,特別是直徑較大的主動脈瘤,若未加以控制,可能會使主動脈剝離的風險大幅提升。

●傷害或外科手術:
主動脈剝離,也可能是由外傷或外科手術引起,造成主動脈壁的損傷和撕裂。故劇烈的胸部創傷(如:車禍、高空墜落)或心血管手術中不慎造成的主動脈損傷,也可能成為主動脈剝離的導火線。

秀傳健康管理中心表示,主動脈剝離是一種急性病狀,症狀出現後就應立即就醫。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或其他急性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前往最近的急診室就醫,以獲得最適切的治療與救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太景*-KY(4157)接獲合作夥伴健康元藥業集團通知抗流感病毒新藥Pixavir marboxil (TG-1000)獲中國大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同意進行小兒劑型三期臨床試驗(10/23股價8.38元)



作者 : Genet

序號 1 發言日期 114/10/26 發言時間 21:32:41
發言人 黃國龍 發言人職稱 董事長 發言人電話 0281777020
主旨:公告本公司接獲合作夥伴健康元藥業集團通知抗流感病毒新藥Pixavir marboxil (TG-1000)獲中國大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同意進行小兒劑型三期臨床試驗
符合條款  第 10 款 事實發生日 114/10/23

說明
1.事實發生日:114/10/23
2.研發新藥名稱或代號:抗流感病毒新藥Pixavir marboxil (TG-1000)
3.用途:治療未滿12歲兒童之急性流感病毒感染。
4.預計進行之所有研發階段:Ⅲ期臨床試驗、藥證申請。
5.目前進行中之研發階段(請說明目前之研發階段係屬提出申請/通過核准/不通過核准,若未通過者,請說明公司所面臨之風險及因應措施;另請說明未來經營方向及已投入累積研發費用):
(1)提出申請/通過核准/不通過核准/各期人體試驗(含期中分析)結果/發生其他影響新藥研發之重大事件:接獲中國大陸合作夥伴健康元藥業集團通知抗流感病毒新藥Pixavir marboxil (TG-1000)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同意進行小兒劑型三期臨床試驗,即將展開三期臨床試驗。
(2)未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各期人體臨床試驗(含期中分析)結果未達統計上顯著意義或發生其他影響新藥研發之重大事件者,公司所面臨之風險及因應措施:不適用
(3)已通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各期人體臨床試驗(含期中分析)結果達統計上著意義或發生其他影響新藥研發之重大事件者,未來經營方向:不適用
(4)已投入之累積研發費用:因應未來市場行銷策略以及保障公司及投資人權益,故不予公開揭露。
6.將再進行之下一階段研發(請說明預計完成時間及預計應負擔之義務):
(一)預計完成時間:預計於2026年完成。
(二)預計應負擔之義務:本公司將依與健康元藥業集團簽訂之授權協議提供一切必要之協助。
7.市場現況:中國大陸2022至2024年流感疫情已回到COVID-19疫情前的規模,且常見與RSV、新冠、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等多種呼吸道病原共同流行,這使臨床對於新型抗病毒藥物的需求更為迫切;中國大陸的小兒專用藥品僅佔整體藥品品項約2%,但小兒流感藥物卻佔流感治療市場規模的6~7成
(30~35億人民幣),小兒專用新藥的開發,不僅有助於提升治療品質,也符合龐大的未滿足之臨床需求與公共衛生挑戰。
8.其他應敘明事項(若事件發生或決議之主體係屬公開發行以上公司,本則重大訊息同時符合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8款所定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事項):Pixavir marboxil (TG-1000)為帽依賴性核酸內切(酉每)抑制劑,作用於病毒複製過程必須的搶帽機制。針對成人及12~18歲青少年的臨床三期試驗數據證實,該藥能有效縮短流感症狀緩解的時間,一次療程僅需服藥一劑;尤其在12~18歲青少年組的療效更加顯著。
9.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撰文=編輯部

在全球對代謝症候群與肥胖風險高度關注的此刻,瑞典植物油與功能性脂質科技公司AAK推出全新營養技術AkoVita OptiSyn,以專利比例結合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與磷脂醯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 PC),宣稱能讓DHA更有效地整合進脂肪細胞膜中發揮作用。

AAK指出,這項技術可使DHA在脂肪細胞膜中的含量提升高達150%(細胞模型實驗結果),代表吸收與利用效率的大幅突破,可能改寫傳統魚油與藻油的效能格局,為全球代謝與免疫健康市場帶來新解方。

肥胖只是表象 31%人口受代謝症候群影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年報告,全球約每8人就有1人肥胖,並有高達25億名成年人體重過重。更令人警覺的是,依不同診斷標準估計,全球已有12.5~31.4%的人口正處於代謝症候群或糖尿病前期。

代謝症候群被形容為「慢性健康陷阱」——脂肪過多會擾亂葡萄糖與脂質代謝,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同時,脂肪還會誘發低度慢性發炎,使免疫系統長期處於警戒狀態,形成「發炎-代謝失衡」的惡性循環。

吸收容易、利用難 脂膜整合強化技術打通關鍵瓶頸

雖然DHA早被證實有助調節發炎反應、提升胰島素敏感性與抑制脂肪堆積,但問題在於「吸收後能否真正進入細胞」。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獸醫學院教授Theo van Kempen指出:「DHA對肥胖與代謝症候群具有顯著效果,但關鍵在於如何讓它進入細胞膜。只有當DHA整合進細胞膜後,人體才能合成消退素(resolvins)與保護素(protectins)等抗發炎介質。」

AkoVita OptiSyn採用AAK自研的『脂膜整合強化技術(Membrane Integration Enhancement)』,模擬細胞膜的天然脂質結構,讓DHA與磷脂醯膽鹼協同作用,促進其在腸道的吸收、血液中的運輸,以及最終整合至脂肪細胞膜的效率。

改變「吃多不如吸收多」的營養觀

AAK認為,營養科技的未來不在於「增加劑量」,而在於「提升利用率」。AAK商業產品經理Isabela Prado表示:「AkoVita OptiSyn的出現讓我們能在不增加DHA攝取量的前提下,讓人體吸收到更多、更有效的DHA。這將為營養與功能食品帶來新時代。」

公司計畫將此技術導入多種產品形式,從即飲型功能飲、營養補充粉末到腸內營養配方皆可應用,並已開發兩款產品原型──燕麥基巧克力飲與腸內營養飲,於2025年亞洲健康食品成長高峰會首次亮相。

代謝健康新藍海 植物油專家跨入功能營養科技

AAK表示,AkoVita OptiSyn隸屬於公司旗下的AkoVita系列,專注於代謝、免疫與細胞健康領域。身為擁有逾百年歷史的植物油與脂質專家,AAK以品牌理念「Making Better Happen(讓更好發生)」為核心,從永續供應鏈到科學創新全面轉型。

AAK全球營養副總裁指出,亞洲市場代謝健康議題快速升溫,這讓AkoVita OptiSyn的推出不僅是產品升級,更是一場面向全球健康挑戰的科技回應。「我們相信,未來的營養,不僅是補充,更是調控與激活人體潛能。」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高溫烹調會使Omega-3脂肪酸流失嗎?想保留魚的完整營養只能吃生的?
你壓力也很大嗎?日本人除了「淚活」竟還有「紓壓食」?
超級食物奇亞籽 富含營養預防三高 食用前種子先浸泡5至10分鐘

參考資料
Food Ingredients First, AAK’s new DHA solution claims to outperform algal and fish oil in metabolism boost
NutraIngredients, AAK launches new blend to tackle immune, metabolic health needs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李立慈指出,打擊骨質疏鬆症,每日需攝取1000~1200mg鈣、至少800IU維生素D、蛋白質、維生素K、鎂、鉀。(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台灣在2025年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大家越來越重視骨骼健康。營養師李立慈指出,骨質疏鬆並非銀髮族的專利,可透過骨密度檢測T值、身高變矮、體重過輕、頭枕部無法觸及牆面判斷骨質疏鬆。打擊骨質疏鬆症,每日需攝取1000~1200mg鈣、至少800IU維生素D、蛋白質、維生素K、鎂、鉀。

李立慈在臉書粉專「Liz營養師飲食日常」分享,如何判斷骨質疏鬆:

1.骨密度檢測T值≤-2.5。

2.身高變矮:比年輕時矮超過3-4公分。

3.體重過輕:BMI<18.5,kg/m²罹患風險高。

4.頭枕部無法觸及牆面。

營養師李立慈指出,體重過輕:BMI<18.5,kg/m²罹患風險高。(圖取自freepik)

李立慈分享,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

●更年期、銀髮族。

●長期缺乏日曬。

●身材較矮小或體重過輕。

●鈣質攝取不足。

●咖啡因、酒精攝取過量。

●吸菸。

●長期服用藥物或特定疾病。

●缺乏運動。

打敗骨質疏鬆需要的營養素

鈣質:每日需攝取1000~1200mg。

維生素D:每日至少800IU,日曬15~20分鐘太陽。

其他營養素:蛋白質、維生素K、鎂、鉀。

李立慈提醒,除了顧好飲食,若本身有慢性病或是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須注意跟主治醫師討論,並定期追蹤骨密度。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華視《健康最前線》製作人暨主持人陳力瑜,隨著氣候逐漸轉涼,帶領觀眾一起迎接秋季養生新觀念。入秋時節,氣溫變化大、代謝變慢,是最容易感到疲倦與水腫的季節。因此,節目特別規劃了一系列「秋季健康」主題,從飲食、保健品到代謝調理,陪伴觀眾在轉換季節中維持最好的狀態。

節目中特別舉辦「百人瘦身計畫」,在醫師與營養師的專業指導下,搭配營養補給品,成果驚人!許多成功見證者親自蒞臨華視《健康最前線》現場,分享他們重拾健康、自信與笑容的喜悅。現場洋溢著感動的氛圍,讓大家看見「健康瘦」不只是外在的改變,更是從心出發的生活態度。

華視健康最前線、健康好料理節目製作人暨主持人陳力瑜(左)和特別來賓許嘉容。(照片提供:健康最前線 照片拍攝:湯敬全)

錄影現場也迎來一位特別的嘉賓──力瑜多年未見的好友許嘉容。兩人相識近三十年,當年共同奮戰於螢光幕前的青春時光,至今依然歷歷在目。嘉容婚後專心相夫教子,睽違十多年後重新投入職場,如今以自媒體創作者身分大放異彩,在抖音平台獲得亮眼成績,甚至受邀至對岸擔任直播主講師。久別重逢的兩人相擁而笑,回憶起當年少女時代的夢想與純真,彷彿時間從未改變,她們都依然是那個帶著笑容、充滿熱情的自己。

滙豐國際生技總經理林紫貴(左)與品牌公關經理諸蕙媛(右)分享最新飲品──「氫水加蜂蜜」。(照片提供:健康最前線 照片拍攝:湯敬全)

此外,《健康最前線》也邀請滙豐國際生技林紫貴總經理與品牌公關經理諸蕙媛,一同分享秋季最新飲品──「氫茶飲」。這款飲品選用南投名間鄉松柏嶺的「松柏長青茶」,茶香清幽淡雅,入口回甘,融合氫分子科技,不僅促進代謝、幫助體內順暢,更是維持身材的理想茶飲。節目中也藉此傳遞「喝茶即養生」的生活哲學,讓觀眾重新體驗自然與健康的美好。

自主持《健康最前線、健康好料理》以來,陳力瑜對於養生、健康與美的體悟更深。她不僅常受邀出席各大健康活動與新品發表會,更以自身的狀態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健康代表。每當有人見到她,都驚訝於她的青春與光采,總忍不住問:「力瑜,你怎麼越來越年輕?」

華視健康最前線、健康好料理節目製作人暨主持人陳力瑜。(照片提供:健康最前線 照片拍攝:湯敬全)

其實,保持美麗的祕訣,來自她對生活的熱愛與身心的平衡。近期,力瑜更受國際品牌EL SHADDAI邀約,主持香新品會,倡導現代人要學會「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在壓力與忙碌的時代裡,懂得透過香、理療與放鬆,重新傾聽內在的聲音,才能真正達到健康與美麗的和諧。

力瑜常說:「健康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段溫柔的旅程。」

從鏡頭前的笑容,到鏡頭後的努力,她用真誠陪伴每一位觀眾走進健康的生活《華視健康最前線》也將繼續帶給大家更多溫暖與力量——讓每一個清晨,都是一個好開端。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飲食想改善血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早餐加一根香蕉、午餐多一碗菠菜、晚餐白飯換成地瓜,攝取高鉀有助排鈉;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天按時服藥,血壓卻老是降不下來?營養師薛曉晶表示,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引發高血壓的關鍵可能出在身體缺鉀,而不是藥物無效。鉀能幫助血管放鬆、排鈉,也是現代人最易缺乏的礦物質之一。建議日常飲食可多攝取香蕉、菠菜、地瓜等3大高鉀食物、少鹽多蔬果,有助平衡鈉鉀比例又穩壓。

你是否厭倦了血壓忽高忽低藥物難控制?想要降血壓,別再只靠藥物了!薛曉晶於臉書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指出,引發高血壓的關鍵,可能不是藥沒效,而是出在「鉀」攝取不足。鉀能幫助血管放鬆、加速排出體內過多的鈉,也是現代人最容易缺乏的礦物質;尤其是外食族、愛吃加工食品者,體內鈉高鉀低,血壓自然難以穩定。

薛曉晶提及,根據《Clin Hypertens》發表於2024年的研究顯示,在食物成分中,鈉、鉀與血壓的關聯最為密切。低鈉飲食和高鉀飲食的降血壓作用,已被充分證實,尤其是在高血壓族群中。高鉀攝取量是阻止高血壓的飲食方法(DASH)中,屬於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顯示對心血管風險的有利影響。

另,《Nutrients》2020年研究也指出,鈉鉀比越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就越高。想改善血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早餐加一根香蕉、午餐多一碗菠菜、晚餐白飯換成地瓜。日常攝取這3種天然高鉀食物,就是你的降壓健康密碼。

薛曉晶強調,想告別血壓機上的紅字、穩定血壓,不只靠藥物達到目的;建議不妨從飲食開始,日常多吃蔬果、少鹽,也能讓鉀鈉回到健康比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指出,與其急著責怪,不如先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再一步步引導他學習換位思考與情緒表達;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當孩子在學校「又被告狀」時,父母往往既擔心又無奈。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指出,孩子多半不是壞,而是還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被喜歡。這些行為背後,其實都是孩子在努力尋找「被接納」的方法。與其急著責怪,不如先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再一步步引導他學習換位思考情緒表達,才能真正幫助他從誤會中成長,學會被喜歡。

黃閎新在臉書專頁「前蹺家青少年 黃閎新 臨床心理師」表示,對父母來說,接到學校通知或其他家長訊息的那一刻,心裡常會冒出:「又出事了嗎?」擔心、焦慮、甚至想立刻責問孩子。有時孩子怕被罵,會避重就輕,讓事情更難釐清;若真的造成受傷或損壞,家長還得處理後續的道歉或補償,那份壓力其實也不小。

黃閎新建議,這時可以先讓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都安靜下來。先接住孩子:「你覺得被誤會一定很難受吧。」不要急著分析對錯,而是讓孩子知道「你願意聽」,這比急著教育更能打開他的心。等他願意開口後,再慢慢討論事情的經過,引導他思考:「你覺得這樣做,別人會不會不開心?」這能幫助孩子從被責怪的防衛,轉向思考行為的影響。

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指出,讓孩子知道「你願意聽」,這比急著教育更能打開他的心;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黃閎新提到,接著,可以帶著孩子練習換位思考。「如果今天別人這樣對你,你會怎麼想?」有的孩子會倔強地說:「我不在意啊。」這時可以補充:「每個人在意的地方不同,但你想要跟同學好好相處,就要學會讓人覺得自在地靠近你。」這樣的對話,能讓孩子在被理解的安全感中學習調整。

被告狀的孩子往往不是壞,而是還在練習怎麼被喜歡。有些孩子被排擠,有些孩子被欺負,也有些孩子被誤會。當父母願意陪他看懂別人的反應,教他換個方式表達自己,他也能從誤會與挫折中,慢慢長出成熟與同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專家表示,女性更年期非疾病,而是身體重組與再適應的生理歷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更年期是女性45至55歲間自然而深刻的生理轉變期。定義為連續12個月無自然月經,反映卵巢功能自然衰退。此階段並非單純代表生殖功能終止,更伴隨內分泌失衡,進而牽動神經、心血管、骨骼、代謝與泌尿生殖等系統。本文探討更年期女性的臨床表徵與治療策略,強調個人化與整合性醫療照護之重要性。

婦產科醫師邱筱宸在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健康新知上指出,更年期的核心在於卵巢濾泡耗竭所導致的雌激素(E2)與黃體素(P4)下降。早期常見為黃體素分泌不穩,造成經期紊亂;後期則出現雌激素濃度下滑與FSH上升(>40 IU/L),成為常見的生化診斷依據。

雌激素的缺乏對全身造成系統性影響,主要表現方面:

●神經系統:雌激素參與下視丘體溫調節,濃度降低會使調節閾值下移,出現潮熱與夜汗。其亦影響GABA與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造成睡眠障礙、情緒波動與主觀記憶力下降。

●泌尿生殖系統:雌激素維持陰道上皮厚度、pH穩定與菌叢平衡。其下降會引起陰道萎縮、乾澀與性交疼痛,亦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此群症狀統稱為更年期泌尿生殖道症候群(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 GSM)。

●骨骼與代謝系統:雌激素抑制破骨細胞、促進成骨細胞活性,其缺乏造成骨質流失與骨折風險上升。同時也影響脂質代謝,導致LDL-C上升、HDL-C下降,合併內臟脂肪堆積與胰島素阻抗,增加代謝症候群機率。

臨床表徵

更年期症狀呈多樣化,常見包括:

●血管舒縮症狀:潮熱、夜汗為最典型,影響約七成以上女性。

●情緒與認知改變:如焦慮、失眠、憂鬱與記憶力下降。

●GSM表現:陰道乾澀、性交疼痛、尿頻與反覆感染。

●骨質與肌肉流失: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

●代謝異常:體脂集中於腹部,合併血壓、血糖與血脂異常。

儘管上述症狀多非急性疾病表現,卻明顯影響生活品質,長期恐影響心血管與骨骼健康。

治療策略:荷爾蒙與非荷爾蒙的個人化照護

荷爾蒙治療(MHT)

根據北美更年期學會(NAMS, 2022)與國際更年期學會(IMS, 2023)建議,荷爾蒙治療為中重度更年期症狀最有效之第一線治療方式。適應症包括血管舒縮症狀、GSM、骨質疏鬆預防與情緒障礙等。

●治療形式:包括口服、經皮貼片或陰道凝膠。子宮未切除者應合併黃體素,以避免子宮內膜增生與癌化風險。

●治療時機:建議於停經10年內或年齡未滿60歲啟動,以降低心血管及腫瘤風險,符合「黃金治療窗」原則。

●療程監測:治療期間需定期追蹤乳房影像、子宮內膜厚度、骨密度與代謝指標,並依個人狀況調整劑量。

非荷爾蒙療法

不適合或不願接受荷爾蒙治療者可考慮非荷爾蒙替代方案:

●SSRI/SNRI:可緩解血管舒縮與情緒症狀,常用於有乳癌病史者。

●SERM類藥物:如Raloxifene可預防骨鬆且不刺激子宮內膜,對乳腺具有保護性。

●局部治療:GSM患者可使用低劑量陰道雌激素乳膏或陰道塞劑,長期使用安全性高。

●骨鬆藥物:如雙磷酸鹽、Denosumab等,適用於骨折高風險女性。

生活型態與預防

●運動與營養: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合併阻力訓練;飲食建議高鈣、高纖、攝取優質蛋白與維生素D。

●心理調適與行為介入:包括冥想、認知行為治療與社交參與,有助緩解情緒與提升生活滿意度。

●輔助療法:如異黃酮、黑升麻與中醫調理,部份研究顯示可緩解潮熱與失眠,但應與醫師共同評估安全性。

風險評估與個人化療程管理

治療應基於風險效益評估,需特別考量乳癌家族史、心血管疾病、血栓體質、子宮內膜疾病與個人治療偏好。有子宮者進行系統性雌激素治療時,合併黃體素為必要措施;局部治療雖風險低,仍建議年度婦科檢查與陰道評估。

更年期:健康轉機而非退化

更年期非疾病,而是身體重組與再適應的生理歷程。隨醫療進展與女性健康意識的提升,醫療照護不僅止於症狀控制,更整合生理、心理與預防觀點,協助女性走過這段轉型期,展現穩定韌性的第二青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