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外泌體文獻 網路分享


記者林雪娟整理

全球再生醫學正快速升溫,世紀民生科技(5314)宣布,以自家專利食用級外泌體 EOB686 為核心,正式開啟「智慧大健康」藍海新局。

上曜集團董事長張祐銘(中)和「雪肌泌」代言人田中千繪和「維股泌」代言人翁立友共同推展「朝和生醫」的強銷產品。

@科技普惠,健康共生

「我們不只是做一款產品,而是要改變整個產業生態。」世紀民生科技董事長張祐銘強調,過去外泌體多被鎖定於高門檻的醫療與醫美領域,公司選擇以 合法、安全、可普及的食用級外泌體切入,讓細胞修復、抗老化的概念,走進千家萬戶。

@從IC設計到智慧大健康

「我們的DNA來自科技。」張祐銘指出,公司自IC設計起家,具備紮實的研發與整合能力,如今跨足健康產業,結合AI智能營養師 × 智慧穿戴 × 外泌體產品,打造全新的智慧大健康生態系。這不僅是轉型,更是一次科技思維引領健康革命。

@旗艦產品市場熱烈迴響

「雪肌泌」:台灣首款食品級外泌體,搭配玻尿酸與蠶絲蛋白,主打美肌修護,已熱銷超過二十萬盒,由影星田中千繪代言。

「維股泌」:專攻關節保健與銀髮市場,以晶凍劑型結合UC-II、葡萄糖胺,深獲長輩與運動族群青睞,由金曲歌王翁立友代言。兩款產品的成功,證明「食用級外泌體」,已從實驗室走向大眾市場。

@AI × 健康 × 金融的三重戰略

「我們希望每一份數據,都能轉化為使用者的價值。」世紀民生科技結合AI健康分析、智慧戒指穿戴數據並導入保險金融服務,協助會員獲得更優惠保費,形成 「健康管理 × 風險評估 × 金融保障」 新型態商業模式。

@展望全球,布局多元

除健康科技,公司也積極發展 MIT無人機,計畫於亞馬遜全球上架;旗下生技品牌「朝和生醫」則正籌備分拆上市,象徵世紀民生已不再只是科技公司,而是跨領域的新世代健康產業領航者。

世紀民生AI健康戒指(沛能戒、雲戒指)獲得國家新創獎。

@AI健康戒指(沛能戒、雲戒指)獲得國家新創獎

沛能戒、雲戒指具備多項獨特功能,結合AI智能感測、生理預警、情感守護及精準健康管理,堪稱台灣同級產品領先者。全天候健康監測心率、血氧、心率變異性(HRV)、壓力指數、睡眠品質、運動活動都能即時監控,使用先進晶片與AI演算法,準確率高達98%.

@AI健康預警系統

自動生成個人化健康報告與異常預警,可偵測心律不整、血氧過低、睡眠障礙等隱患,提早提示潛在健康風險,支援失智症早期警訊。

@智慧睡眠分析與助眠音樂

追蹤睡眠節律、深睡/淺睡週期,並提供助眠音樂,經科學實證可提升失眠者睡眠效率達40%.

@親情同步守護/關懷圈

用戶健康數據可同步至家人App,實時關注獨居長輩、生病者健康狀況,遠端照護更安心。

@情緒追蹤與壓力管理

獨創情緒分析,評估心理狀態並主動提出壓力緩解建議,搭配運動、助眠等AI干預方案。

世紀民生AI健康戒指聚焦預警管理、親友關懷、精準醫療,為現代家庭、銀髮族群、個人健康管理帶來革命性升級。

@女性健康管理與生理週期紀錄

精準記錄經期、預測排卵期和受孕期,隨時比對週期數據,智慧預警。

@運動健身與日常管理

步數、距離、運動強度、目標設定,搭配運動分析、綜合評分,幫助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精巧設計、長效續航與全防水

戒指僅6.5克,續航力七至十天,IP68防水,適合長時佩戴且不影響生活。

@技術亮點

智能生物特徵辨識,精準區分個人數據,支援多場景醫療與健康管理。

@AI雲端演算+本地專家知識庫,支援即時數據解析與個人化健康建議

世紀民生AI健康戒指聚焦預警管理、親友關懷、精準醫療,為現代家庭、銀髮族群、個人健康管理帶來革命性升級。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前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資料照。陳祖傑攝

曾和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搭檔參選副總統的新光集團公主吳欣盈,產子後委託超基因生技(改名為再生緣生技)從兒子的「臍帶血、胎盤、羊膜及臍帶」等四寶擷取幹細胞,但吳欣盈提告終止契約,要求返還四寶。台北地院今判決再生緣僅須返還幹細胞,再生緣傍晚發聲,感謝法院給予勝訴判決,強調依合約,委託保存的標的是「分離後的幹細胞」,並非臍帶血或胎盤等原始組織本體。

再生緣(原為超基因)指出,就日前吳欣盈女士提起之民事訴訟一案,經法院審理,今日獲得勝訴判決。對於法院的專業審慎與最終釐清事實與法律真相,我們深表敬意與感謝。

再生緣指出,本案所涉及之爭點,包括臍帶血、臍帶、胎盤、羊膜等生物材料是否應「原物返還」,亦暴露吳女士對於再生醫療專業程序理解的不足。

再生緣表示,依照雙方所簽訂之契約,委託保存的標的是「分離後的幹細胞」,而非臍帶血或胎盤等原始組織本體。因為在幹細胞分離與製備過程中,原始組織會被消耗,並依照法令規定作為「醫療廢棄物」妥善處理,沒有返還的可能,本公司均依法依約完成所有程序。此外,本公司仍出於善意,主動提供提領申請單,願意協助返還尚存的幹細胞,但吳女士迄今未依約完成申請程序。

再生緣表示,期望透過此案件,能讓社會大眾更加理解再生醫療的真正內涵。再生醫療所能長期保存並具醫療應用價值者,是經專業分離與製備後的「幹細胞」,而非原始的臍帶血、胎盤或羊膜等組織本體。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永立榮(6973)UA002幹細胞新藥獲國際肯定 加速進軍全球男性勃起功能障礙市場(9/24日股價40.7元)

台灣首家擁有培養羊水幹細胞技術專利的公司-永立榮生醫股份有限公司(6973) 持續在再生醫療市場展現強勢突破!旗下核心新藥專案-勃起功能障礙新藥UA002近期頻傳佳音,目前於台灣進行的臨床試驗已推展到IIa期,且穩定收案中。不僅如此,新藥UA002除了在多項國際期刊、論文發表與醫學會上展露頭角外,從動物實驗數據到臨床二期試驗的推進,皆展現出治療口服藥無效之勃起功能障礙(ED)的創新技術突破的潛力,不僅是全球首個羊水幹細胞治療ED進入臨床的案例,更被多位國際知名專家視為再生醫療領域中罕見臨床加速進展的廠商,對於永立榮後續營運與全球市場的佈局賦予高度關鍵意義。

頂尖期刊肯定,科研成果接連發表

永立榮開發的新藥UA002,鎖定口服藥無效的勃起功能障礙(ED)患者,主要針對兩大族群:一是神經受損 (如攝護腺癌患者接受攝護腺根除術(RP)後的併發症),二是複雜性血管合併神經損傷 (如糖尿病)。過去數年,永立榮持續深耕ED再生醫療領域的研究與學術發展,逐步展現成果,已陸續在2024至2025年間,接連發表三篇重量級論文,分別刊登於男性醫學、細胞工程、與手術相關的世界級權威期刊,包括:2025年9月最新刊登於Andrology期刊,由著名UCSF Tom Lue教授團隊完成的糖尿病動物ED模型研究,以發表論文的數量來看,該期刊是男性醫學領域的頂尖期刊。另外,以神經損傷動物ED模型則有兩篇,均為前輔大江漢聲校長及輔大醫學系吳宜娜教授帶領團隊所執行的研究,分別在2024年11月,刊登於全球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的旗艦級期刊,影響因子高達 7.3;以及2025年7月,針對羊水幹細胞分泌物(secretome)的研究,刊登於全球外科醫學領域的頂尖指標期刊,該期刊被公認為外科創新與臨床實證的權威平台,影響因子高達 10.1。連續高水平的論文期刊發表,可見永立榮旗下新藥UA002的研究成果斐然,不僅獲得國際專家嚴格審核肯定,更逐步建立臨床前至臨床的學術根基,為後續新藥開發奠定國際認同。

美國泌尿科醫學會AUA登台發表

除了上述三則頂尖的期刊發表,永立榮新藥UA002研究成果亦已進軍國際舞台。今年度的美國泌尿科醫學會(AUA)年會, UA002幹細胞研究獲選為口頭論文發表,且為ED治療領域中,唯一獲選的再生醫療論文。該研究乃由輔大醫學系吳宜娜教授團隊執行、國泰醫院陳國強主任代表上台報告,有別於前述神經損傷ED模型,於術後立即治療,此篇亮點為神經損傷術後,經數周後再給予UA002治療仍展現絕佳的效果,該模型是更貼近臨床RP術後病人實際接受治療的時間,獲得大會現場熱烈的提問與關注。值得一提的是,此領域的意見領袖,國際性學醫學會(ISSM, International Sexual Medicine Society) 主席、美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泌尿學王潤教授,亦在會場提問交流。王潤更表示,看到UA002正向的數據,對其未來的臨床試驗進展充滿期待,並鼓勵公司加速前進。

永立榮UA002臨床IIa期推進,持續領先全球同業,搶攻全球ED藥物與治療龐大市場商機

永立榮所開發的新藥UA002,是一項同種異體羊水幹細胞新藥,可利用幹細胞修復再生之能力治療口服藥物無效之勃起功能障礙患者。在臨床實務面,臨床前動物實驗顯示,UA002具有雙重機制,可同時修復神經與血管組織。目前UA002 台灣臨床一期試驗已收案完成,10位受試者持續追蹤中,其數據顯示安全性良好,且展現初步療效。截至目前觀察期間,可觀察到高達8成比例患者有改善的趨勢;6成比例達到臨床有意義的改善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日前本案已進入臨床IIa期,持續穩定收案中。

根據國際研究報告Global Market Insights報告,全球勃起功能障礙(ED)藥物市場預期自2025年起,將以年複合成長率9.2%的速度快速擴張,至2034年規模上看70億美元。其主要驅動因素包括人口老化、壓力、肥胖、吸煙等生活方式影響,以及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盛行。又依據BMC Public Health指出,全球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礙的盛行率為65.8%(95CI:58.3% − 73.3%),J Control Release亦提到,PDE5抑制劑是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礙(DMED)患者的第一線治療,然而,約50%的DMED患者對PDE5抑制劑療法無反應,且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約有15%男性深受ED困擾,預估至2025年全球患者人數將達3.2億人,顯示龐大的治療需求。

然而,對於口服藥物反應不佳的勃起功能障礙(ED)患者,目前臨床上僅能選擇陰莖注射藥物或是手術植入假體,這些治療方式不僅侵入性高,患者接受度有限,長期反覆陰莖注射更可能造成血腫或纖維化等副作用,限制了其應用。隨著臨床需求未被滿足,開發更安全、有效且患者接受度更高的再生醫療治療方案,已成為國際醫療研究與產業關注的重點。永立榮的新藥UA002,若能在後續臨床試驗中證實療效,不僅有望填補現有治療缺口,更能切入龐大的未滿足市場。

展望未來,永立榮對整體營運成長深具信心。UA002將不只是新藥開發的突破,更是公司長期價值的關鍵轉折點。永立榮持續憑藉自有技術研發的核心優勢,以「新藥開發+商業化」雙軌策略積極推進,帶動營收與正向現金流,在臨床與市場雙引擎的推動下,加速臨床收案的進度,持續拉開與國際同業差距,不僅創造UA002 成為目前全球進展最快的異體幹細胞治療ED專案,同時為未來營運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科學家成功透過植入人類神經幹細胞;圖為中風後的小鼠大腦切片圖,展現了幹細胞療法的驚人成果。圖中深棕色的部分,是植入的人類神經幹細胞,不僅在虛線標示的中風區域內「長出」新的神經連結,它們還能穿過大腦中線(CC),延伸至未受損的另一側大腦半球,重新建立起溝通的橋樑。(圖:蘇黎世大學)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根據科普網站《SciTechDaily》報導,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科學家近日在權威期刊《自然》(Nature)發表研究,成功透過植入人類神經幹細胞,讓中風小鼠受損的大腦區域修復,並逆轉其癱瘓症狀。但研究團隊強調,這項技術距離人體應用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蘇黎世大學再生醫學研究所的團隊,在實驗小鼠腦中誘發永久性中風後,於一週後將來自人類體細胞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 cells)所衍生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其受損腦區。

在長達五週的觀察後,團隊發現驚人結果。研究科學主管塔肯伯格(Christian Tackenberg)表示,植入的幹細胞不僅存活,更轉化為新的神經元,甚至與原有腦細胞建立溝通連結。幹細胞還誘導了周邊組織再生,包括新生血管、抑制發炎反應,並修復受損的血腦屏障。

小鼠行動力恢復 但人體應用仍遙遠

透過AI輔助的步態分析,研究人員證實,接受幹細胞移植的小鼠,其行動能力獲得顯著恢復。

塔肯伯格指出,研究使用的幹細胞是在不使用動物源試劑的情況下製造,這對未來人體應用至關重要。研究更發現,在中風後「一週」再進行移植,效果優於立即移植,這將為未來臨床治療的準備工作提供便利。

然而,研究團隊也坦言,在真正應用於人類前,仍有重大安全疑慮需要克服,例如如何確保植入的幹細胞不會形成腫瘤。

從動物實驗到人體試驗 仍需數年驗證

塔肯伯格透露,在日本,利用誘導性幹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的人體臨床試驗已在進行中。他表示:「中風可能將成為下一個臨床試驗成為可能的疾病之一。」

但專家提醒,從動物實驗成功到人體應用,通常需要5至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驗證。患者與家屬不應因此放棄現有治療或盲目追求未經證實的療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長聖 (6712-TW) 今 (2) 日召開重訊記者會宣布,與聖展分別召開董事會通過以長聖發行新股為對價的股份轉換案,長聖將取得聖展已發行 100% 股權,若以最近日收盤價推算,總價金約 17 億元。長聖董事長劉銖淇指出,將借聖展於外泌體的技術優勢,進攻外泌體新藥新藥領域。 

長聖斥資17億元收購聖展100%股權,進攻外泌體新藥領域。(圖:擷取自櫃買中心直播)

長聖指出,此次股份轉換案的對價為聖展每 1 股普通股,換發長聖新發行普通股 0.333 股,最終換股比例將依雙方股份轉換契約進行調整。為此長聖擬增資發行 9,324,000 股的普通股,發行總金額為 9324 萬元,暫定 2026 年 1 月 13 日為股份轉換基準日,股份轉換完成後,聖展將成為長聖 100% 持股的子公司。 


劉銖淇表示,聖展主要藥物發展平台為外泌體新藥,收購後將導入外泌體兩大技術,包含多巴胺轉運蛋白外泌體 (dEV),以及整合素外泌體 (iEV) 應用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已進入臨床前開發階段。 

此外,長聖計劃年底前啟動 2 項新藥 Pre-IND(臨床前與美國 FDA 溝通會議),並完成涵蓋美國、歐洲、日本、中國、澳洲及台灣的 3 項專利布局。 

劉銖淇提到,收購聖展後將充實、強化長聖的產品線與技術組合,包括細胞治療、外泌體新藥平台等前沿領域,拓展至神經性疾病、免疫治療以及藥物輸送技術的應用。 

劉銖淇進一步指出,透過對聖展的投資,並整合策略夥伴資源,不僅可加速跨足再生醫學製劑治療領域的進程,也將自癌症免疫治療,延伸至腦神經對話疾病,同時結合國際 GMP 與全球專利布局,為患者帶來更安全、快速的治療選擇。 

長聖 9 月營收 9110 萬元,月增 0.62%,年增 1.2%,創歷年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 6.63 億元,年增 12.36%。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訊聯 (1784-TW) 指出,旗下人體臍帶間質幹細胞外泌體獲衛福部核准,可作為化粧品成分,同時獲得衛福部人源外泌體及國際 INCI Name 雙認證,並取得東南亞及中南美洲粧品銷售許可,訊聯外泌體獲衛福部人源粧品與拉美銷售核可 加速擴張海外 

訊聯外泌體獲衛福部人源粧品與拉美銷售核可,加速擴張海外。(圖:訊聯提供)

訊聯指出,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及澳洲已有條件開放人類來源的外泌體,作為化粧品原料,衛福部去年 3 月 21 日公布人類來源外泌體可經個案審查,並開放化妝品成分。 


法人表示,訊聯人源間質幹細胞繼取得國際 INCI Name 認證後,再獲主管機關認可,有望帶動 Exosome Foundry(外泌體全球智慧研發與製造) 醫師及企業客戶,短時間內實現外泌體粧品畫的需求。 

董事長蔡政憲表示,訊聯歷經衛福部嚴謹審查,包括製備過程、檢驗報告、安定性試驗、安全性試驗等,終於取得許可,也為訊聯 Exosome Foundry 的醫師與企業客戶,提供差異化競爭優勢。 

訊聯說明,間質幹細胞 (MSC) 以修復細胞或組織能力,為國際間重視的再生醫學材料。旗下訊聯細胞智藥 (7808-TW) 與智慧研發團隊,結合 AI 模擬設計外泌體組合物,成功找到 IGF-I 類胰島生長因子與外泌體結合的最佳配方。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長聖國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長聖,6712,Ever Supreme Bio Technology)於 2 日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將透過股份轉換方式,取得聖展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聖展)100% 股權。根據決議,本次交易將以長聖新發行普通股作為對價,聖展每 1 股普通股換發長聖新股 0.333 股。若以最近收盤價推算,本案總金額約新台幣 17 億元。計畫於 115 年 1 月 13 日完成換股並確立基準日,屆時聖展將成為長聖全資子公司。

聖展核心技術專注於外泌體研發,已建立兩大平台:多巴胺轉運蛋白外泌體(dEV)與整合素外泌體(iEV)。目前已進入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臨床前研究階段,並規劃於 114 年底啟動兩項新藥的 Pre-IND(美國 FDA 臨床前溝通會議)。在智慧財產權方面,聖展已完成三項主要專利,涵蓋美國、歐洲、日本、中國、澳洲與台灣等市場,建立全球專利布局。長聖強調,併購完成後,公司將從現有的細胞治療與癌症免疫治療,延伸至外泌體新藥開發,打造涵蓋再生醫學、免疫治療與藥物輸送等多元技術的完整產品組合。

長聖進一步指出,結合聖展的外泌體新藥平台與全球專利策略,將能在國際 GMP 架構下,加速再生醫學治療的進展,並把研究觸角從癌症延伸至神經退化性疾病。透過聖展外泌體平台,藥物可突破血腦屏障,讓胜肽或核酸藥物精準送達腦部目標區域,鎖定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中風與脊髓損傷等中樞神經疾病治療。

不只此次併購獲得的外泌體技術平台能成為成長動力,長聖先前便指出,隨著細胞製劑 CDMO 與細胞儲存兩大核心業務穩定成長,預期 3Q25/4Q25 營收分別達到 2.89 億元/3.91 億元,對應季增(QoQ, Quarter-over-Quarter) +31%/+35%、年增(YoY) +17%/+14%。第三季進度受時程影響偏慢,但第四季有明顯「補進度」的空間,全年表現仍有望受惠於量能放大與認列回補。

新藥開發上,長聖主打實體瘤異體 CAR-T 療法 CAR001。長聖指出,CAR001 為全球首例(First-in-World)將 HLA-G 奈米抗體嵌合抗原受體與 PD-L1 雙特異性抗體(BiTE, Bispecific T-cell Engager)「雙機制」結合於異體 γδT 細胞(Allogeneic γδT Cells)之上的療法,標靶微衛星穩定型(MSS, Microsatellite-Stable)大腸直腸癌,此族群約占大腸直腸癌患者的 85%,臨床需求殷切。

臨床一期目前已納入 10 位復發或難治型實體腫瘤患者;安全性方面,僅 2 位出現第一級輕度細胞激素風暴(CRS,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顯示耐受性良好。療效方面,有一位 MSS 型轉移性大腸癌患者在兩次低劑量治療後達到部分緩解(PR, Partial Response),其腫瘤標記 CA199 由 48.2 U/ml 降至 13.1 U/ml,為後續劑量探索與擴大收案提供更詳細的試驗證據。時程規劃方面,CAR001 臨床一期預計於 4Q25 至 1Q26 完成,目標於 2026 年啟動臨床二期。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繼續閱讀

發文者頭像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