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一項外泌體產品被核准作為治療用途,明年1月再生醫療雙法正式上路後,將強化管理並提高罰則,違規最重可罰2000萬元。(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外泌體在醫美圈掀起熱潮,但宣稱療效、私下施打的亂象也層出不窮。衛福部強調,目前外泌體在台灣僅能用於化妝品原料,不能注射、不能宣稱療效,凡違規施打或不當廣告,皆已觸法。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也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一項外泌體產品被核准作為治療用途。明年1月再生醫療雙法正式上路後,將強化管理並提高罰則,違規最重可開罰2000萬元。
劉越萍今(2日)出席台灣精準醫學學會舉辦的「再生醫療臨床試驗教育訓練課程」,她表示,現在外泌體廣告常常講得好像「可以治百病」,但實際上這些產品都還處於研究階段,尚未通過人體試驗驗證療效。目前僅有一項產品以人體細胞衍生的外泌體獲核准作為化妝品原料,僅限外用、不得注射。
她也提醒,坊間許多業者經常以「幹細胞技術」為名誇大宣傳,「打進去身體裡,不是塗在皮膚上,民眾真的要多想一想。」她也舉例,到山上取泉水,沒經過消毒,好像也能喝,但裡面到底有多少細菌、生菌數多高,誰知道?瓶裝水起碼處理過,多一份安全保障,面對未經核准的療程,民眾應更加謹慎。
劉越萍指出,目前的外泌體療程,不論是提供產品的廠商,或實際施打的醫師,皆已違反「醫療法」可處5萬至25萬元罰鍰。為了避免「劣幣驅良幣」,立法院去年通過「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也就是再生醫療雙法,專門用來規範新興的再生醫療試驗與製劑應用。
劉越萍說,再生醫療雙法共有9項配套子法,已有8項完成預告,最後1項也已於上週公告,新法預計明年元旦正式上路。實施後,將明確規範再生醫療的試驗程序、適應症審查與製劑生產流程,並針對違法施打、廣告誇大等情況大幅加重罰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